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

MPC3000 v. MPC2000XL comparison & testing report

經過十多天的研究與試驗,終於大致上會使用3000的基本功能,也讓我順便發現這台機器的小問題。
由於3000的聲音格式是SND檔,而作業系統3.11以下的版本,似乎無法正常讀取從wave轉成的SND檔案,恰巧我這台的版本是3.03而碰到了轉檔問題。
因此就順便測試看看digital in的功能,想試著直接錄製數位檔案,所以恰巧發現我的digital in是壞的,沒有任何輸入訊號,而耳機也是壞的,只有持續的高頻雜訊沒有任何音訊...

雖然有這兩個問題,但是通常錄音也只會用到phone in,監聽也很少用到耳機,所以我想等要更新作業系統換晶片時再一併處理就好。
並且今天剛好有幸從朋友處借得2000XL,所以在看完LTJ Buken回家後就開始測試功能,在此先提外話一下:相較於Buken的表現,其實MC Conrad更搶眼,英國腔雷鬼說唱式的freestyle加上麥克風echo特效真的很能渲染氣氛帶動觀眾,雖然Buken放哥的起伏有點持平(其實我是可以接受的),但是他沒有使用過多的效果器,完全是真槍實彈的疊拍接歌,並且全程使用黑膠唱片,因此加分許多!
回歸正題...
今天在使用上發現,2000XL的操作面版經過簡化,並有許多方便的功能設計,我尤其喜歡track mute可以作編曲上的即時變化!而不知道是不是我使用現成音源在2000XL上編曲,而使用自己剪的音源在3000上編曲的關係,感覺在2000XL上的鼓點就是打的很準,而在3000上就算使用time correcting功能,有時候感覺拍子仍有點不準,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鼓剪的不夠乾淨,這就要再研究了。

然而我用16 level測試發現,這台2000XL的16個pad中竟然有六個是壞的,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。粗略的來說3000與2000XL的比較就像是手排車與自排車,3000有許多編輯路徑的設計比較笨拙費事,但是卻有更多需要手動調整的細緻功能,最重要的是3000與60一樣沒有波形圖可以輔助選擇取樣範圍,一切都必須靠你的耳朵利用time stretch來剪裁,但我想在現代音樂電腦創作過分依賴波形圖的情形下,這也是訓練耳朵更靈敏的方式。雖然一定有人認為這種想法太過阿Q,但是我想在軟體時代,會想嘗試使用MPC編曲創作,一定有部分的原因是基於感性的理由,可能是想要帥,可能是想要體驗pete rock的作曲方式,可能看了太多hifana,但我覺得無論什麼理由都ok,不管是軟體、硬體也都ok,因為我們不需當個器材控或者是某某拜物教(當然這也是一種自由),畢竟最重要的還是感性地體會音樂,發揮腦中創意(但也許有一天我會發現我也只能在這裡一直嘴炮)。

2 則留言:

  1. 這真是太有趣了~
    3000跟2000的比較~



    DBS WSC RKZ TCA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哇,是BOX阿!
    最近沒上線,抱歉回應的晚。
    我這是很粗淺的比較啦,還請不要見笑呢。

    回覆刪除